描写手法案例
- 方式:描写分为正面描写、反面描写。
- 描写景物:以动写静、远景、近景、中景、特写
- 角度:正面描写(语言、动作、外貌、神态、心理、细节)、侧面描写(对比衬托、环境烘托、评价)
- 景物角度: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
- 描写人物: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、外貌
一、细节描写
1.优点
动态描写不仅明显增加真实感,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和状态
2.动作细节
详细描写每一个步骤,让读者清晰的看到动作的过程
- 静态:他站在椅子旁,脸上布满怒气,椅子倒在地上,门被微微开启,门板有被推开的痕迹,房间弥漫着一片沉闷的气氛
- 动态:
3.强烈的动词
- 静态:他眼中闪着愤怒的目光,站在桌旁,手臂微抬,杯子碎片洒落在地上
- 动态:
4.紧张感和节奏感
- 静态:大锤狠砸,小锤轻点,叮叮当当,铿铿锵锵,火花迸溅,声震四壁
总结
- 细节:真实感
- 堆砌:只有画面,没画面感(动态描写)
二、顶真手法
1.什么是顶真手法
上一句的结尾字词,字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,最后一句又连接着第一句相扣,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,通过字词的衔接,让内容层层递进,既清晰又有韵律感。
2.陷区
- 机械重复,为顶真而顶真,忽略语句关联。误区表现:前后句无逻辑联系。例如:他买了一本书,书放在桌子上,桌子有四条腿,腿很长。
- 重复冗余,导致语义停滞。误区表现:同一词语反复顶真。例如:春天来了,来了很好,很好的春天。(本质:每次顶真让语义前进一步,从现象,原因,结果来延伸)
- 断裂跳脱,重复词义内涵不一致。误区表现:前后词语义不同,形成假相衔接。
例如:他有一颗心,心在跳动,跳动的火焰在燃烧。(本质:重复的是词形而非词义,同一个锁孔配不同钥匙。) 修复方向:确保重复词语核心语义一致,允许细微延伸,但不偏离本义
3.Example
- 檐角的风铃响了,响了就惊飞檐下的燕子,燕子掠过青石板路,路上的积水映照着流云,流云缠着半山腰的雾气,雾气漫过竹窗,窗台上落了一片茉莉花瓣,
花瓣飘到正在翻书的指尖,指尖沾着墨香,香里藏着未写完的信,信纸上的月光照着檐角的风铃。 - 青春是风,
三、环境描写(自然环境描写、社会环境描写)
你要写风,就不能只写风,要写飘荡的柳树枝枝条,要写湖面的波纹、树叶婆娑的声音和落地的路径,你要写云朵走向哪里,炊烟飘散何方,屋檐的铃铛声,要写秋千
青青晃动,要写抓不住的气球和孩童手中的风车。写拨云散去的山,卷起千波巨浪,甚至是散去的大雾。
四、人物描写(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神态描写、外貌描写、心理描写)
1.误区
- 空洞形容词堆砌
- 错误示例:他是一个帅气的人,长得十分好看,气质也特别出众(连续使用帅气好看空洞形容词,缺未提供具体特征,无法形成清晰画面)
- 修正示例:他眉骨高挺,睫毛薄如蝉翼,眼尾微微上扬,笑起来时右侧脸颊露出浅浅梨涡,黑色风衣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腰间若隐若现的钥匙扣(用具体五官和细节
钥匙扣替代形容词,让人物呈现清晰画面)
- 过度外貌描写,忽略内在
- 错误示例:她穿着米白色连衣裙,戴着珍珠耳钉,头发是亚麻色卷发,指甲涂着粉色指甲油,持续300字外貌特征描写…(仅聚焦外貌,未与人物性格情感或情节关联,描写流水账)
- 修正示例:她将亚麻色卷发随意扎成低马尾,珍珠耳钉在发梢晃动,当听到同事议论方案时,他攥起连衣裙的手指微微发白,裸粉色指甲在布料上压出细腻褶皱(外貌+情绪表现出要强性格)
- 标签化语言
- 错误示例:这个坏人冲进来,恶狠狠的说:把钱交出来(用坏人、恶狠狠标签定义人物,缺乏真实感)
- 修正示例:他脖颈处的龙形刺青,随着呼气起伏,裂开的唇角露出半颗犬齿,沙哑道:老规矩,三秒内把钱塞进袋子
2.运用技巧
- 结合情节塑造人物。例如:通过弹孔(战争)、血渍(救战友留下的)描写人物细节既描述了战争残酷,又刻画人物重情义、坚韧的性格
- 五感描写:不同角度感知人物,丰富人物形象。例如:描写孤僻的老人
- 视觉:他总穿着洗着发白的藏青色棉袄,袖口磨出细腻的白边
- 听觉:拐杖敲击这青石板的哒哒声,总比晨雾来的更早
- 触觉:递茶杯时,我触到他掌心布满的老茧,像砂纸般粗糙
- 对比与反差,突出个性。示例:实验室白大褂的口袋里,薄荷糖纸和病危通知书叠放在一起,他盯着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图,苍白的指尖记录着数据,仿佛刚刚医生三个月的宣判只是窗外的蝉鸣
3.精确用词
- 动词精准化。示例:描写人物走的不同状态。普通用词(他走了过来),精确用词(1.疲惫:着拖了灌了铅似的双腿,每一步都重重砸在地面。2.急促:他三步并作两步,皮鞋在瓷砖上打滑,差
点装上拐角的盆栽。优雅:他踩着细高跟,膝盖微并,裙角如波浪般漾开) - 善用比喻与通感。示例:描写暴躁的领导。普通用词(他脾气很差,经常发火)精确用词(他的脾气就像高压锅的蒸汽,一点就炸,上周例会,投影仪延迟三秒启动,他直接将激光笔砸在白板上,发出门闷雷般巨响)
- 避免重复用词。示例:他很紧张,手心出汗,心跳很快,他很紧张。精确用词:她喉结上下滚动,手指紧紧攥紧连衣裙,腕表的金属表带都被汗水浸的发黏。
五、动态描写
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到,我在画最美的时候没有体会到它的美,到了花凋落了,才后知后觉它的美。你一生中追求的东西,其实一直都在,一开始我就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爱 。这一年才慢慢
才明白,一生所求,无非爱或自由,只是你后知后觉而已。兜兜转转一圈后才发现,那把钥匙早已握在手中,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,有些东西要靠失去才明白它的珍贵。
1.误区(三大雷区)
- 流水账堆砌:缺乏画面逻辑,误以为动态描写就是罗列动词,导致文字如机械的动词清单
- 反例:她走进教室,拿出课本,翻开书页,开始阅读做笔记,放下笔。(看似动作多,丹缺乏主次和场景关联,无法形成连贯画面。)
- 避坑指南:以动作链串联行为,融入环境和细节
- 正例:他推开吱呀作响的教室门,冷风裹挟着雪粒灌进来,深蓝校服肩头还沾着未化的冰晶。他抖了抖身子,抽出课本时,带落出一张泛黄的书签,在空中划出半道弧线。正巧落在同桌摊开的作业本上
- 过度修辞:脱离现实,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,反而让动态失帧
- 反例:他奔跑的速度像离铉之箭,发丝飞扬如燃烧的火焰,每一步像他在云朵之上(描写虽华丽,但不符合人体规律,产生违和感)
- 避坑指南:修辞服务于真实动态,优先刻画细节
- 正例:她弓着腰等待齐发,发号枪啪的一声,迅雷掩耳不及盗铃的速度飞快冲刺,运动鞋与塑胶跑道摩擦的滋滋的刺耳声音,马尾辫抽打在她的后背,湿透的校服紧贴在脊背,随着急促的
呼吸起伏,汗水顺着下颚线,在跑道上砸出深色的圆点
- 孤立描写动作:单纯描写动作,不交代行为动机。
- 她突然摔门而出(修正:手机屏幕跳出分手消息的瞬间,他的指尖骤然发白,陶瓷杯砸落在地板上炸开,碎片飞溅到脚边浑然不知,抓起外套,门哐当一声巨响,冲像楼下,楼道停留:咚咚咚越来越远的脚步声)
- 避坑指南:动态需包含触发点和动作加反应
2.精准用词
动词是动态描写核心,分为三个层次,每一层通往更生动的表达境界
- 基础层:跑跳拿放等基础动词(适合快速交代动作结果。例如叙事节奏紧凑场景中,他跑向车站,快速交代,避免拖沓)
- 精准层:疾、奔、腾、跃、攥紧、轻歌(腾跃不仅展示向上跃起动作,还暗含了轻盈矫健的状态,更具有画面感)
- 隐喻层:粘、定、缠、烙(突破常规动词,传递心理或情感。描写一个人回忆:往事像潮水般“涌”来)
普通表达:他坐下了
精准表达:他一屁股瘫进沙发发出沉闷声响,整个人陷进柔软的靠垫里,展现出坐姿与沙发状态,
隐喻表述:她像块融化的蜡油,缓缓摊进凹陷的沙发,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吸附,久久无法起身。
六、白描手法
白描手法是一种简洁而真实的写作技巧,通过省略华丽修辞,用最省简的笔墨勾勒人物或景物的特征。白描的极致是用减法做乘法,以最少的笔墨撬动读者的想象与情感。
1.运用白描手法需三步
- 删繁就简,捕捉核心特征(他扎着粗辫,额角粘着汗,眼仁亮的像浸泡在水里的珍珠)
- 动态留白,用动作替代形容;
- 客观视角,克制主观抒情。
2.场景
- 冷峻叙事(揭露现实本是)
- 情感留白(抒情散文、诗歌)
- 快速速写(构建真实场景,小说环境描写、新闻特写)
- 车站背后长着一溜竹子,竹干很细,叶子稀疏,铁轨在阳光下泛着白,远处有列火车开过来,带起的灰尘飘进站台的棚子(细竹、叶子、铁轨、泛白、灰尘勾勒场景,为对话铺垫真实感)
- 儿童视角(儿童文学第一人称叙事)
3.精确用词
- 易选具体名词
- 选动词串联气
- 感官细节气
七、动静结合
1.误区(三大无效陷阱)
- 动静割裂,动态静态毫无关联(屋外有一颗胡杨桃树,一只鸟飞了过去)
- 失衡冗余,静态堆砌或动态泛滥(桌子上有笔、书本、台灯或风在吹,树叶在摇,车在跑。像清单)
- 无焦点,动静描写缺乏核心物(静态写了树、花、草,动态写鸟、蜂、人。读者找不到视觉核心,碎片化)
2.精准用词
- 静态用词强化空间质感(让静态可触摸)
- 动态用词传递时间流动(体现速度、轨迹、声响,让动态可感触)
- 动静过渡词链接桥梁(撞、伏、落、应等动词)
- 反衬词,静动形成强烈对比(考场里笔尖摩擦的沙沙声,突然有一支钢笔郎当掉落在地上)
- 光影词:光线变化串联动静(夕阳把廊柱的影子钉在地上,有人走过时,影子慢慢踩碎)
## 七、意象描写
## 八、倒叙手法
## 九、拟人手法
## 十、夸张手法
## 心理描写